这座小阁是吴父经常会客的场所,遍植林木,离正门不远,却也僻静,几人步上二楼,小书童上前将灯盏点亮,随即便有吴母遣来的婢女奉上茶水,任苏由着她们摆弄好,接着包括小书童在内全数斥退,关上门扉。
这次交谈说长不长,盏茶功夫后,任苏两人出了小阁,回到原处,又亲送着这群“不速之客”到了正门。
“话不多说,若事情果如方才所言,想必很快就能有结果,至于江仲舒,那时,六扇门也会有所补偿。”
“有劳赵兄了。”任苏向着显出几分风风火火的赵秦谢道,不料话落,此人忽抢前一步,执着任苏右手,低声笑道,“切勿多礼,今番冲撞贵府,是我唐突了,他日来到应天府,当告知为兄,再把盏赔罪,……”
“吴师弟。”
任苏心头微沉,赵秦一声大喝,飞鱼行走整作两列,依是四名衙役举炬在前,橐橐声中,飞快消失无踪。
任苏目送赵秦远去,叹了叹,抬头又见对面府门半开,后有人头闪动,当即,他吩咐着门房关门,而早早候着的一名绿衣婢女也靠过来,行了一礼,道:“夫人已将药膏送到山海院,嘱托少爷回院,尽早上药。”
“知了。你去回禀娘亲,说我今日甚为劳累,上了药膏,便会直接休息,让她不要过来探望。”
任苏远远望了眼灯火闪耀的大厅,若有所悟,吩咐绿衣婢女一声,小书童晃动灯笼,领着往山海院而去。
明月如钩,喧嚣散去,夜色越发浓了,又过两三刻,大厅里的主人家相继离去,府内灯火一盏盏灭去,吴府彻底陷入沉寂。日升月落,这一夜在平静之中悄然逝去,当这座新城再度恢复活力,一股暗潮也随之涌起。
事件的主角正是任苏,当吴府大门开启,一伙伙仆役离府办事,这条街上,憋了一夜的老爷们终是有了出手之机。昨夜赵秦等人来势汹汹,不加掩饰,几乎惊动了整条街,甚至还波及到旁边街道,可惜,事情前前后后都在吴府内得到解决,这无疑让这群对官府之事尤为敏感的豪绅心痒难耐,挨到天亮,纷纷派出从人询问。
吴府仆役们没有得到吩咐,也不躲闪,更不会去遮掩,面对前来询问的交好,俱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样。
他们地位低下,一身面头与主家息息相关,“剑败五大宗高足,言退六扇门提官”,多威风的事,说出去,保证不吓死一堆,这不,个个脸上发光,非但把所知所晓尽数托出,更有不少人,大着舌头直吹牛。
什么一剑召雷霆,什么剑风起,大宗高足弃剑投降,什么三言两语,王霸之气散发,提官五体投地……
凡此种种,大抵庸俗的从人听得津津有味,再传到那些老爷耳中,剔除浮华,心中惊讶却也一点不少。
这可是那不成器、只知妄想的吴家子,许多人既惊又疑,可这不妨碍消息的传播,半天未过,此事已引起满城民众热议,与此相对,但凡有点身份的人物皆是举止如常,谈及任苏也是笑容不变,倒有些暗潮涌动。
这些任苏都置之不理,任由其发酵,只待有人跳出来,自己在根据其态度,或迎头痛击,或笑脸相交。
这又是后话,几天里,任苏深居简出,已开始着手收集残碑一事——他功行由淬体转为内炼,每日颇多闲暇,这事他早有思虑,此刻有了吴府人手相助,计划顺利展开,不断有相关书籍、图谱乃至碑帖堆在他书房。
任苏从这些资料中,记下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石碑位置,其中,又以来历奇妙、传说浓厚的古碑受他看重。
平心而论,此乃按图索骥之举,未必有用,毕竟沧海桑田,造化玄奇,这不知岁月几何的天碑真的是以碑之模样存世吗?了解几分仙道浩瀚的任苏,不敢苟同,不过,仅有“碑”为线索的他,实在想不出更好办法。
不管怎么说,这事急不来,任苏一边埋首书案,一边调养内息,而待到他浑身气机圆满,已是四日之后。
这夜,任苏少见地燃起了宁神香,床前轻烟如纱,他盘膝而坐,內视丹田,只见一团拇指肚大的内气载浮载沉,照耀昏寂空间,这便是任苏近一月的成果,如今该验收了,他心念一动,内气震动,一缕乳白延伸出。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就十二正经循环的小周天之路,也自此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