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槐死死盯着两个水珠,水珠对她没有什么威胁,可是她害怕李玄“故技重施”,看似打她,实际绕过她而攻击魏猛或者苟小雨。
不过李玄这次没有玩什么花样,两个水珠都打在白灵槐的脸上,白灵槐满头满脸都是水。
“好玩吧,小爷今天让你过个泼水节。”李玄笑了两声,两只手不停地抓着水朝白灵槐扔,在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自己法术对白灵槐无效之前,他也拿白灵槐没有办法。而白灵槐则忍着迎面泼过来的水,挥舞着拐杖朝李玄连戳再打,她要先把李玄制服,然后逼着他把苟小雨身上的“水滴石穿”符咒解开,因为她只有一时三刻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符咒就穿过了苟小雨的脑袋,就会魂飞湮灭了。
白灵槐的招数不弱,把李玄也折腾地手忙脚乱的,有时候连水都不能抓,不过白灵槐对他威胁也不大,充其量挨上几下,皮肉疼一下,而白灵槐想用拐杖戳他,那就不用想了,他的身体比泥鳅还滑,拐杖戳到他身上,刺溜就滑走了,根本不能对他造成威胁。
逐渐的,两个人的打斗变成了一场毫无意义的较量,白灵槐伤不了李玄,李玄也伤不了白灵槐,两人在水池边,更像两个儿童在瞎胡闹。差点是,白灵槐很急,她要尽快制服李玄,救下苟小雨,而李玄的心情倒很平静,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跑呗,回去问问师傅为什么自己的法术对白老太太就不灵了,弄明白了再来找她算账也未尝不可。
魏猛看着白灵槐和李玄的打斗,是又好气又好笑,自己的肋骨都折了,他们俩还能玩地这么开心,魏猛爬到苟小雨的身边,感觉苟小雨的身体越来越冷,他想站起来帮助白灵槐打斗,可是他刚站起来一半,剧烈的疼痛就让他再次趴在地上,过去看《铁拳男人》这部电影,主角被对方打断了几根肋骨依然能撑下十四局的拳击比赛,最终还能获胜,魏猛只能感叹自己不是个铁拳男人啊。
魏猛捂着肋骨看着白灵槐和李玄,只看了一会儿,他就明白,白灵槐打不过李玄,起码是拿李玄没办法,白灵槐一身的精气都在自己的身上,没有精气就不能使用法术,不能使用法术你还打个屁啊。
可自己这个身体实在没办法帮助白灵槐打架,即使自己爬过去,也只有挨打的份啊。
魏猛急地使劲抓头发,可是用力过猛了,一把抓下好几根,头皮的疼痛让魏猛突然清醒了,自己打不了了,可自己有法宝啊,胡三太爷给了自己三个纸扎,自己用了一个就打死一只狐狸,自己还有两个呢,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魏猛艰难地朝更衣柜爬,因为是独立的浴间,所以衣柜也在浴间里面,魏猛忍着疼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衣柜边,找到乾坤袋,掏出两个纸扎,一个牛一个蛤蟆。
魏猛扶着衣柜,用手按着肋部,强忍着身上的疼痛站起来,白灵槐告诉过他,蛤蟆最厉害,魏猛把蛤蟆用嘴叼着,手里拿着那个牛的纸扎,咬着牙两脚用力,用他最快的速度跑到池边,把牛丢到了水池中,然后抱着白灵槐跑到苟小雨的身边。
做完这系列的动作,魏猛只用了不到两秒钟,可是到了苟小雨的身边,魏猛再也忍不住身体给他的剧烈的疼痛,趴在地上“哎呦哎呀”的嚎叫着。
一个服务员从浴间的门口走过,听到浴间发出声音,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了听,脸一红跑开了,心里道:“这是多大的运动量啊,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李玄就感觉眼前一花,白灵槐就从他眼前消失了,跑到那个小女鬼的身边了,而在水池中,多了一个红色公牛的纸扎。他把纸扎拿起来,展开一看,顿时笑出了声:“你们就没学过阴阳五行吗?水克制火,你弄个火符丢到我这水池中干什么啊?还弄个公牛的样儿,想让我表扬你,手工做的不错嘛?”
“魏猛,你怎么搞的啊。”白灵槐看到那个公牛纸扎,也忍不住埋怨魏猛,五行相生相克,就算没学过法术这也应该明白啊,人家玩的就是水,你咋还扔个火劫符呢?”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体现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五行相生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相互克制、相互制胜,是中国古代五行说的内容之一。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五行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隋代肖吉的《五行大义?论相克》说:“克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说和“五行相胜”说,本来是古代思想家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朴素唯物论的理论,在战国末期,被阴阳学派创始人邹衍附会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每一个朝代都受一种五行之德的支配,朝代的更替,正是五行相克、五行相胜的结果,因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和“五德转移”说,陷入了历史唯心论。《春秋繁露》有《五行相胜》篇,解释五行相胜的道理,并附会了一些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
中国伟大的发明《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么中医就不存在了。关于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这个在近代争论的特别厉害,以方某某(我实在怕脏了我的嘴说出那个名字)为代表的所谓的学者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而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坚信中医存在几千年了,对中国人民的医疗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是科学的。
也许中国人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证明了,中医不能称之为科学,他只是一个经验学科。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看中医,一定是老中医,为什么呢?老中医能看病啊,新人不会啊。而西医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就能上去看病做手术,人们不太在乎年纪。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就是因为中医实际是靠经验积累,而不是可以学习学出来的。我和老中医聊过,他给我的明确的答案就是:经验积累,别无他法。以号脉为例子,书上说,脉沉,脉滑,脉浮,什么叫脉滑呢?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不像西医,低压80,高压120,有明确的数值,中医没有,就要经过大量的积累。
就拿《本朝纲目》以及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来说,完全是千百年积累而来的,吃了丹参了,发现能治疗心脏□病,就记录下来,这个东西能治某种疾病。或者几种草放在一起,能治疗某种病,为什么?具体哪种是治疗病的,不知道。
所以按照严格意义上的中医来说,中医大夫没有固定的药方,要求是一人一症一方,看了病人开方子,不是一个药方治百病,而且你会发现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药引子。啥是药引子,药引子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写道,做药引子的是: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说白了,就是些平常都很难搞到的东西,要是人吃了药没有好转,那就是你药引子没搞到,不是方子的问题。
所以,现实的情况就是,有病了先去西医院,看不了的人再去中医院,目的是碰碰运气,万一中医有办法呢?在急救科,永远没有中医大夫,无论年纪大小,都是西医。
请各位记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俗语:医卜星象是一家。说到家,在中国的古代,看病的大夫和算命跳大神的,是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