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儿了解,许多孩子是没有书读的。义务教育,是要给所有孩子进行教育,教育需要教材,教材就是书。即便所有孩子上得起学,读到的教材上的知识,也是相当有限的。拿语文教材来说,上面所选文章,都是作家的某一篇或者某几篇文章,光读这些,是不足以了解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教材当然是好的东西,这个东西,像是一张网,一张渔网,渔网中的老鳖、鱼、虾,可以使人了解河里、湖里、海里有什么,可以使人大体了解水里的世界。但是,如果想充分了解水里的世界,光看网里的鱼虾是不够的,需要读更多的书。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地方,是没有书的,不见图书馆、不见书店,这就给人读书造成困难。即便有图书馆、书店,学生读书,也是受到限制的。图书馆借书,需要花钱,而有的学生没有钱。在图书馆读书花钱少,但有的同学没有条件天天去图书馆,路远、晕车、读些书出来没钱吃饭等等,都是问题。即便有地方有书店,有的学生买不起书,或者,不舍得买书。这也是问题。就算买得起一本书、两本书,仍然是不够的。一个人所需要阅读的书籍,是很多很多的,假如一个人一年读五十本书,一本书三十元,他一年光读书花掉的钱,就是一千五百元。一年的网费,是几百,有人网费都舍不得交,甚至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更不要说花这么多钱买这么多书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买下这么多书,需要有放的地方,有条件读书的人,家里有书房,书房中有书柜,书柜是有品位的东西,书柜、书架,可以放书,不要说买五十本书,就是买五百本书,也能放下。当是,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人家里没有书房。许多在外打工的人,比如来爱失落大草原打工的年轻人,不要说家里有书房,他连一个家都没有,自己租房子住,不要说租的房子里有个书房,就连厨房都没有。读书需要阳光、灯光,有人住的房间里没有光,有人住在深深的地下室,这些地方,即便不需要书房,拿一两本书来读,也是相当不自在的,因为房间没光,就需要开灯,大白天开灯,浪费电不说,读起书来,不如在阳光下开心。
这样说来,一个人一生中需要阅读相当多的书,而读这些书,需要房子,房子里面需要书房,需要书架,需要大而明亮的窗户,窗户可以通风,也可以放阳光进来。
没有房子的人,买不起房子的人,自然就没有书房,没有书房,就没有书架,没有书架,就没有大而明亮的窗户,没有大而明亮的窗户,就没有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没有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就没有阳光下开心的读书时光。
这么说来,太多人家里没有大大的书房,太多人家里没有收藏许多书的书架,太多人不读书。不读书,生命限于黑暗。在黑暗的生命状态中,人卑微地活着。
在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时候,有相当多的人吃不饱饭,饭都吃不饱,有买书的钱,还不如买个馒头先填饱肚子呢,饿着肚子读书,还不如拿书擦屁股呢。可见,在历史上,人的读书,是会受到各种事物影响的。
青儿给沉静讲了这些他所知道的关于读书的事情,青儿还告诉沉静,有的古人,读书也费劲,背着重重的东西,摇曳着一双备用的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倘若来个老虎,他又没有枪防身,他的小命就没了。
青儿还给沉静讲了一些关于读书的事情。青儿告诉沉静,就算给一个人一个大大的别墅,房子是有了,这个房子里,给他弄一个大大的书房,书房有了,这个书房里有大大、明亮的窗户,还放置死面书架,摆满书籍,仍然有东西会影响这个人读书,这就是时间。
有了这些硬件设施,可谓有了读书的大好环境,想读书,是可以进入书房坐下来读的。但读书还需要时间,现代的都市人,每天忙碌于工作,起来天还是黑的,回来就不早了,每天披星戴月,对于有些人来说,读一本书,还不如嫖一个妞呢。
青儿对人们读书状况的认识,是深刻的。沉静从青儿的话中,了解到了现代都市人读书的大体情况。
沉静这两天读小说,他被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吸引。沉静从小说中看到了书中人的人生,书里讲的跌宕起伏的故事,讲的世态炎凉,都让小小的沉静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沉静告诉青儿,人是最不靠谱的动物,沉静去年就知道,“一人不过庙,二人不望井,三人不抬水”,一个人过庙,会被庙里鬼怪壁画、雕塑吓到,两个人望井,一个人会被另一个人推入井中死掉,三人抬水,就没水喝了,常言道,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四个人、五个人,更多的人共事,就会发生很多矛盾、冲突。历史上官僚吞并土地,很多人没有了田地,许多人贫穷,易子而食,人吃人,充分说明了人欺负人、人斗争人的事实。人吃人,简直就是弱肉强食,一个人恨一个人,就要吃他的肉,爱一个人,也要吃她的肉,前者如诗句所言,“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是表达了一种吃人的渴望,后者如历史上的“菜人”,把人当菜,把人肉当作一道美味的菜。
沉静知道这些历史事实,他判断,人在很多时候是相当邪恶的,坏的东西是不会长存的,人类丑陋的历史充分说明,人类是没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