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春天,又是一个清晨,海螺村里,贾训家到处扎满了红绸,喜字更是贴满了村子,今天是鱼娘出嫁的日子,空地上村子里的人一并帮忙打起来的彩棚下,放置了足足二十张桌子,光看这桌子的数量就能看出村中如今人口的增加了,才多了几年啊,村中的小子们大半都已经成亲了,还有那些娃娃们,也开始长大了,这让整个村子显得越发的兴旺。
村长依然还是老摸样,甚至显得更精神了些,笑眯眯的在村中各家老人围拥下吃着茶,看着附近那些笑闹的孩子们,转头对着一个老妇人说起了话。
“老夫人,您瞧着咱们这海螺村可好?“
“好,怎么不好,要我说真是再好没有了,我住在这里那真是沾了大福气了,病好了不说,如今家里又添丁进口的,越发的热闹了。“
那老妇人,说起这个,满脸的笑意,你道这人是谁?这就是当初村中请来的蒙学夫子,卫夫子那个生病的娘,因为海螺村中又给了高薪,又给了独立的能给娘养病的住房,那卫夫子在刘典吏的作保下来到了这里教学,你还别说或许人真的是有风水,水土的说法,这一家子过来之后,首先是那生病的娘,不到两个月,居然就能下床了,等四个月后,嫁过来三年都没有消息的卫夫子的媳妇居然怀孕了,这下真是喜坏了那老太太,直说这村子是他们家的福地。
海螺村百年来头一个学堂,头一个夫子,对着这卫夫子一家子本就恭敬的很,凡事都谦让几分,有了好吃的都记挂着,还手把手的教导着这刚来海边的卫夫子一家,怎么在海边上,寻那些不花钱的好吃食,告诉他们这海藻,这海螺等等,那些值钱,捡来能卖,那些能做咸菜等等,让这一辈子在城里过日子的一家子头一次知道在这样的偏僻地方住的好处,甚至贾训都怀疑,这一家子往日身子不好,是平日里太过俭省,吃的太粗糙简单才会如此的,看看这有了鱼肉,有了海藻,当荤腥菜蔬,有了无尽的海盐之后,这一家子迅速恢复的脸色,想不这么想都难呢。
确实,这卫夫子家说起来也是真正的读书人家了,家中三代人都是走的是科举的路,只是都没有什么运气,总是在秀才堆里徘徊,又因为读书耗费的时间太多,导致这家业也败落的很,祖父辈还有个铺子能收租,到了父亲辈,就只剩下那么一个院子,靠着将前头的院落出租换点银钱了,而到了他这里,老娘的一场病,直接将全部家业都败完了,这样的人家,就是傻子也知道日子必定是过得分外的艰难的,不多的银子还要供着卫夫子读书,家中吃食能有多少花销可用?可不就是吃不好,穿不好嘛。
如今好了,虽然是离开了几辈子人住的地方,到了这村落中,可是他们却意外的发现其实日子还能换一个方式来过,虽然这屋子比不得县城的砖瓦房,却宽敞的很,比往日那祖宅都大上好些,还能自己种菜养鸡,添补一二,虽说有些手生,做的未必好,可总比做点织布的活计轻快,再有那海边几乎无尽的海藻,海蟹,海鱼等等,价钱低,东西新鲜,让他们不用担心吃不起,还有不花钱的海盐,进一步缩减了开支,再加上这卫夫子的束脩,加上学堂里不用他们自己花钱的纸笔,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这个家彻底的喘过了气,不用在像是下一顿就要断粮一样让人绝望了。
甚至还能稍有盈余,过年时候,村中阻止全村出海,卫夫子也去帮了忙,就这样帮着收拾了一些东西,居然也分到了三两银子,再加上半年的束脩,这个家头一次过上了像样的年,这让大病初愈的老太太,差点哭的又要厥过去了。她是真心喜欢这里啊,每日喂喂鸡,给菜地浇浇水,随着村中其他老人那样,在海边捡点小螃蟹,小海螺,回家做菜吃,这日子过得更是越发的有滋有味了。
所以她听到村长这样问话的时候,那是禁不住的笑就开始往外头冒,看看这喜气洋洋,一派兴旺的村落,她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了。村长看着她这样,心下也欢喜,只觉得自己这村长做的实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绝对是赶超了上头好几辈的祖宗们,所以他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心思也越发的踏实。
“既然老夫人觉得好,那我就放心了,只是不知道卫夫子有没有在咱们村子落籍的打算?当然,咱们这村子和县城比是差了些,像是卫夫子这样的人未必看得上,只是咱们好歹也相处了这样长的时间了,彼此相处的也融洽,所以我就厚颜询问一声,放心,咱们村子做事儿想来地道,卫夫子若是落籍别的不说,如今你们住的那个宅子,我保证,立马就将地契改成卫夫子的名字,算是你们在这儿落籍的第一份产业。“
他这么说,老太太倒是吓了一跳,什么?还有这好处?只要自家落籍,那两进的宅子居然就是他们家的?这怎么说的?难不成自家儿子落籍这村子里还能有什么好处不成?不该啊?他们也就是个寻常的读书人家,儿子可是连秀才都不是呢,怎么下这样大的手笔?
老太太是不知道啊,这村长算计的长远着呢,他冷眼看着有近一年了,也算是彻底的将卫夫子这个人看的比较清楚了,知道这绝对是个好的,为人实在,人还孝顺,也没有清高看不起人的臭毛病,想想他们全村忙碌的时候,这小子自动自发的出来一通帮忙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厚道人了,这样的人容纳进来,村子里绝对不会有什么不同意的。
再有这学识也好,他都听村子里的人说了,比隔壁村老夫子教的都好些,这样的人说不得下一次去考试,就能得个秀才回来,若是那样,这人还能留在他们村子里?那到时候村中的蒙学怎么办?岂不是又要忙乎着请夫子?做生不如做熟,还不如这样将人直接钉在自己村子里呢,一座宅子算什么,这又不是京城,这宅子能有几个钱?若是能得了人心,让村中的孩子不至于未来哪天失学,这才是最重要的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