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是个小镇,和它的名字一样,平和而安静。
全镇只有四条街,镇中心就是整个华国最大的书院-------麓山书院,四条街道就围绕着书院四周散落,大多都是贩卖各类学说书籍、笔墨纸砚的书斋,也有休沐的寒门学子或落魄书生沿街摆个摊,代写个书信,贱卖几幅自写的字画,混个温饱,也奢望着能遇到某个来书院讲学的名士,以期能得到一丝半点儿点拨。
这里是整个华国的文化中心。虽然它很小,除了书院现有的博士和学生,镇上常住人口也不过五百人,大多以经商为生,就靠着麓山书院这一千多位学生养家糊口。
说也奇怪?这安宁镇既无名胜古迹,也无青山绿水,十几年前也不过是不毛之地,就在这无名山脚下散落着几个小村落,忽然有一天,有个年轻人在这儿开了私塾,刚开始也就教教附近几个村的蒙童,但一年又一年,学生越来越多,私塾变成了书院,安宁村成了安宁镇,几岁的蒙童也经过科举进了庙堂,每三年的科举过后,总会有报喜的锣声响彻整个无名山山脚,后来啊,就有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想进书院读书,想拜谒书院山长,听说连当今圣上也召见过山长,想让他为朝廷效力,可惜山长谢绝了,但却带回了圣上为书院亲自题写的书院名匾-----麓山书院,也算沾了点帝王之气。后来更是把书院方圆百里的范围划归书院管理,镇上人都说山长厉害,这通着天呢!
李钰认真的听着中人滔滔不绝的关于安宁镇,额····应该是麓山书院的发展史,顺便不要钱似的夸奖那个有听见没看见过得伟大山长。
“那个……张小哥,你说的那个院子要到了吗?”
“额……你看,这说起麓山书院就停不了嘴,李先生可别介意,我们快走两步,转角就到了。”
“没事,你尽管说,我也想多听听这麓山书院的事,往后我可还要靠它吃饭呢!”李钰忙笑道。
“那可不,整个安宁镇都靠着麓山书院的学子吃饭,您要是想要在这儿开店可要想好了,食肆、酒楼可别开,人麓山书院那大厨可是御膳房的手艺,卖布匹、成衣也不好做,麓山书院每季要发四套衣服,而且求学期间不能穿常服,就是做的再好看,也没人买。李先生可想好做个什么营生?”
张福是这安宁镇唯二的两个中间人之一,但安宁镇实在人口不多,就连商铺也是有数的,四条街总共一百二十八家商铺,来往的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邻居,中人这个行当张福也是一年半载充当一回,这次要不是西市的秦老爹被儿子接到京城安居,怕是整整一年都没一单生意,幸好中人只是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