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兹事体大
几个人乘轿回到府衙,兹事体大,大家不敢稍离,跟着抚台大人进到公堂之中,正好,一个十五六岁的后生牵着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女娃娃走了出来,看见杨文定回来,那个女娃娃挣脱后生的牵领,摇摇摆摆的快步跑了过来:“爹,您回来了?”
众人都识得,这是杨文定的三子和小女,今年只有八岁,依依客座之间,最是可人,也最为老父疼爱,只是今天心中有事,胡乱的拍拍女儿的头:“去,和哥哥去玩儿吧?不要淘气啊。”
“哦。”女儿给哥哥带了出去,经过这一番折冲,杨文定坐定,一面吩咐听差,火速到钱塘县衙去把此案的卷宗提来,一面让人给几位大人奉上茶水,又把府衙中的清客严先生请到正堂说话。
几个人分别落座,浙省臬司名叫祈宿藻,是祈隽藻的弟弟,不过和哥哥比较,祈宿藻不论学识还是见解,都是等而下之,道光十二年的进士到今天只能做到一省臬司,说起来,还是仗着其兄在朝中的威势所得。
在来的路上听同行的王有龄说了几句,祈宿藻心中惶恐,臬司主管一省刑名司法,出了这样涉及洋人的大纰漏,纵然可以以‘殴斗细故’为由上章推脱责任,但是案中涉及洋人,他不闻不问,一个‘任内颟顸,料事不明’的罪名却是跑不掉的。
看同僚都在沉默,他不能不说话了:“远公,卑职职分所在,不能为大人分忧,请大人责问。”
“现在不是责问的时候,”杨文定是满脸不耐烦的神色,“还是想想怎么样把此事处理得妥妥当当,方为正办。”说着话,他回头望向王有龄,“雪轩老弟,你看呢?”
王有龄执掌宁绍道,和省内往来频密的各国商人都稍有接触,本来此事是和他无关的,只是要借助他在这方面的长才,所以才把他也约请到了堂中。
王有龄琢磨了一会儿:“远公,此事前情不明,卑职也不敢多有悬揣,还是等卷宗调来,看过之后,才好有……”
正在说话,堂下跑上一个人来:“大人,从钱塘县调来的卷宗到了。”
“拿上来”
看过案情的卷宗,大家才算做到心中有数,各自开动脑筋,朝着如何将此事‘处理得妥妥当当’的大局上想去了。
“我看啊,此事只能从那些聚众殴斗的刁民上做文章。”祈宿藻说,“将这些人全数提到臬司衙门,先重重地责打一番,然后再请大人上书朝廷,将那个糊涂断案的赵燕荪撤职查办,为美夷出气,方可收效。”
王有龄心中不齿,从卷中可以看得出来,赵燕荪不通洋务,不过断案之间有理有法,也算得上是读书人的本色。祈宿藻为一己之利,逢迎洋人,只怕此例一开,日后在这省内,地方官遇到此类案子再也不敢秉公而段,一概媚软,凭空助长夷人嚣张之气,将来遗憾无穷啊。
不过话却不能硬着来说,只得旁敲侧击的婉转进言:“大人,美夷在城中闹市当街鸣放火器,想来就是在彼邦,这等做法也是法理在所难容的吧?”
杨文定自然知道王有龄的话中是何意,点头赞许,“正是如此。”他说,“赵燕荪处事操切,不过事出有因,也不能全然责怪于他。不过,”他问:“此事总还要有个解决之法啊。”
王有龄说:“卑职倒有个主意,请列为大人看看可行不可行。我看过此案的卷宗,内中说,赵燕荪和美国兵员华尔等人言语不通,全靠肖晓游从旁担任翻译,而这等文字、语言之事,最易因辞害意。”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坐在一边的巡抚大人府中的清客,叫胡来云的,就拊掌而笑:“雪轩公此言大妙以此立言,当可立于不败之地矣。”
杨文定也觉得王有龄所议实在是现今唯一可行之法,“只是,能够说得美夷肯放过此事吗?”
“事在人为,大人不必为此事惶急。”
“哦,还有一节,可要上书朝廷?将始末原原本本上呈?”
“此事,”王有龄嘿的一笑,“就要全仗葵竞先生大笔了。”
杨文定回头望向胡来云,“葵竞先生可有说乎?”
“学生看过此案卷宗。”胡来云是绍兴人,以举人之资在巡抚衙门做了一名清客,专门处理刑名的师爷,这类人律例烂熟,文笔通顺,“总要使皇上知晓此事,又为我省上下处理得当而满意为上。”
“既然如此,就倚靠先生了。”
接下来个人分头做事,先从王有龄的道台衙门找来一个通译,临时担任双方的翻译,又把涉案的所有人全数传至臬司大堂,为了怕引起百姓围观,特别在晚间掌灯之后将华尔几个提到堂上,由祈宿藻当堂审理,杨文定几个在臬司大堂后面的房中小坐。
祈宿藻低头看看几个站立着的美国人,一个个身材高大,黄眉毛,绿眼睛,真不知道是怎生生出来的?端详了一会儿,他说:“下面,可是名唤华尔的美国商人吗?”
临时充当翻译的道台衙门差役哇啦哇啦说了几句,华尔点点头又摇摇头:“不,先生,他们不是商人,因为中国上海海外有海盗纵横掳掠,文德斯先生雇请他们随船而行,他们是这一次保护文德斯先生从美国到中国一路平安的军人。”
“嗯,既然是军人,粗鲁不文,想也是有的。”祈宿藻打着官腔说道:“不过,在闹市之中,众目睽睽之下,鸣放火器,大干我天朝律法,你等可知道的?”
华尔听完,很觉得奇怪,此案前天就已经是中国的官府中做过审理,怎么还要再问一遍呢?他有点狐疑的问翻译:“堂上的这位中国大人是谁啊?”
翻译给他解释了几句,祈宿藻一拍醒木:“堂上不要做无谓之言,尔等是在串供吗?”
在堂后品茗坐等的王有龄几乎笑出声来,赶忙假咳了几声,遮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