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吃一堑,长一智
马氏和曹心知就这样成为了好朋友,还以姐妹相称。
马氏每次到镇上卖菜,总要到曹心知的酒楼坐上一坐,给曹心知带些喜欢的农村土特产。而曹心知,酒楼里有了啥好吃的,总会包一些让马氏带回来,给家里的孩子们吃。
曹心知认识许多酒楼的老板,需要许多的菜,只要马氏园里有,再多销路都不成问题。
正巧他们酒楼里也需要,马氏想了想,反正家里还有些余钱,就在村里做起了小买卖,从其他人家那里收购了蔬菜豆角土豆啥的。
大致算了算,那些酒楼需要多少,她就收多少,这样也不至于多了卖不出去,还要麻烦人家曹妹子。
到后来,马氏慢慢上了手,这小生意做得还不错,银子也没跟着少赚。
马氏自个儿都没想到,年纪一大把的人了,居然还做上了生意,而且还挣了银子,可把马氏乐得……
老刘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如果一家人身体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那不也是一桩美事?偏偏刘家这一年来风波不断,几个孩子相继出事,真是让马氏操碎了心。
家里日子不难过,对于孩子们终归是一件好事。
至少刘当归,不必再担心学堂去不成的问题,可以每日安安心心地去上学。还记得他爹刚出事那会儿,这么小的孩子都得跟着爷爷奶奶到田里去割稻子,一连半个多月,都没有去学堂。
刘当归自从升到第二级之后,每日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更多了。每天早上,马氏起来的时候他便起来了。也不用帮忙,就搬着小凳子到了后山,或者站在高山之上,大声地背诵着文章。
傍晚回来的时候,也不急着玩,总是会先完成夫子所布置的功课,然后预习明日夫子课上要讲的内容。剩下来的时间,才会陪弟弟刘灵芝玩一会儿。
刘当归虽有些自闭,在他爹出事之后,却喜欢黏着他爹刘东山。
黏他,不代表非要和他说些什么,也没有每日向他爹报备学堂发生的事情。而只是在他爹房里,陪他爹坐上一会儿。
刘当归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他喜欢听、喜欢看,唯独不喜欢说。
刘东山也是一个话少的人,所以父子俩个在一块儿,常常是自己忙自己的,没有啥话说。
“今日夫子讲的课,当归可听得懂?”
“嗯。我事先都有预习,夫子讲课虽然快,我还能跟得上。”
房间里安静了一会儿。刘东山正在专心刻着手中的木雕,刚才那会儿工夫,木雕的最后一刀也已完毕。
刘东山端详着那个木雕,看得很久很久,不时拿起刻刀在上面小修一下,一盏茶过后,才满意地笑了笑。
放下手中的刻刀,吹掉木雕上的木屑,刘东山把它举得高高的,对准着夕阳洒进来的余晖。这个小小的木雕,仿佛都有了光辉。
刘东山轻轻地咧开了嘴角,看着那个木雕,眼里有着令人心惊的温柔。
刘当归怔怔地看着刘东山嘴角的笑意、温柔的目光,他何曾看见过爹爹这个样子?
爹手中的木雕,不用看他也知道刻的是什么。
那个木雕,爹已经刻了很多个。在爹房间的小柜子里,放了一排同样的木雕。这些木雕,有的大、有的小,但所刻无一例外都是同一个人。
是她!
自她离开家的那天,爹爹就开始刻起了木雕。她走了多少天,在爹爹的那个柜子中,便有多少个木雕像。
这个木雕像,爹爹已经刻了许多次。刘当归甚至认为,爹爹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准确地雕刻出她的形状。
因为她的人,已经完全印在了爹的脑海里、他的心里——
他知道,爹爹现在一定在想她。虽然爹爹没有说,但他就是能够感觉得到。
“今日几号了?”刘东山突然又问。
“8号。”
“十七天了,已经十七天了……”
这话听着没头没尾,若是旁人,一定听不明白。刘当归却很明白,不只是因为他知道爹爹心里在想她,因为他自己也在记着日子。
大舌头,一转眼就已经走了十七天了——
而这十七天,可能连三股一的路程都没有走到。这是奶奶告诉他的,若是顺利倒还好,若是不顺利,大舌头这一路,会很凶险。
他不喜欢她,却也不怎么讨厌她了。况且爹爹喜欢她,看在爹爹的面子上,他会希望她早些回来,甭在外面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