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我爱大明朝 > 第七十六章 拯救千户王睿(下)

第七十六章 拯救千户王睿(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更新时间:2014-10-31 23:39:49字数:4195

谢迁,成化十一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弘治八年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政务。

他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些迂腐,轻武功重文治。兵部尚书马文升曾提出北疆边警,饷费不足,要求增加南方两税折银的数字。谢迁表示反对,他说:先朝因为南方赋税较重,所以用折合银两的办法来减轻。如果再提出增加,恐怕百姓不堪负担。结果马文升提出的议案没有被通过。

民为本,君王社稷次之的思想观念很浓重——轻徭薄赋、善待万民即可,边警不边警、缺饷不缺饷,这他娘的,重要么?

“人民军队是人民政府的坚强后盾,必须大力支持军队建设”,这种“激进”言论,若是被他听见,必会嗤之以鼻——“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治国王道,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乃祸乱根源,暴君所为,亡国之兆……”

不管怎样,他确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他只是在治国理念上有些守旧,仅此而已!

朝会一散,他便忧心忡忡、火急火燎的赶去文华殿,准备教授太子学业。

圣上确是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大臣们设置的种种难题,都被他一一化解,今日更是轻而易举,便将数百名百户以上世袭将官们的联名上书——这么一“难题”给化解咯。

他这“改一改”卫所军制的想法,已然愈发不可阻挡——今日朝会,大臣们不过是凭着一股子“不怕死”的精神在死扛(实际就是死磕),可扛得了初一,扛得了十五么?

治国大政,单靠“死扛”是改变不了什么的,顶多只能令圣上的想法缓上一缓。得有什么说法,能让他彻底死了这条心才好。

弘治十一年,威宁伯曾提起了这事儿,虽说转眼间便被大臣们的口水淹没了,可这才时隔两年,圣上却又旧事重提——圣上春秋鼎盛,若是不能彻底让他死了这条心,拦得了他初一,拦不了他十五啊!

圣上什么都好,就是有些爱瞎折腾。卫所军制实行了上百年,没见出什么问题,可到了他手里,却要来个全盘否定,他的“英明神武”难道能盖过太祖、成祖皇帝了?

这卫所军制以军屯养兵,每年不知能为朝廷节省多少支出,可圣上说改便改,若真是改了,那往后每年都得拿出多少银子来填补“军饷”这么个“无底洞”?煌煌盛世,莫不是大修内政,劝课农桑,这无缘无故多出来的军饷支出,若是能用于天下百姓身上,岂不更好?

突然凭增了大笔军饷开支,那赋税征收,是不是又要上调?

圣上太胡来了!

卫所军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有他想的那般容易!

再则,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祖以来,我朝君臣和谐(朱元璋、朱棣时候,谢大学士的这个想法实在很自欺欺人),士大夫们拿主意君决策,这大明江山不治理得井井有条么?

这卫所军制一改,势必会令士大夫们失去“挂帅、监军”之权,武人地位必将应势而涨,独立于文臣之外。这他娘的,士大夫们都不能治军了,还谈什么“君臣共治天下”?

祖制成法,存在了百余年,便是有它存在的道理。

做了十余年皇帝,圣上早已不是那个老实巴交、循规蹈矩的少年天子,而愈发变得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了!

“今日回去,得写个折子,好好同圣上说说这事儿……”

“可这些道理,两年前便向他提过,现再旧话重提,能让他彻底死了‘改一改’卫所军制的心思?”

难!

谢迁苦笑摇头,“姑且一试罢……”

他一路埋头深思,抬头一看,文华殿已在眼前。

文华殿即东宫,是太子朱厚照生活学习的场所,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

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六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均为槛窗,各开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东西山墙各开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深稍浅。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

谢迁一入文华殿,便见着朱厚照正襟危坐,仪容整齐的正等着他来。

嘶!

谢大学士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他娘的,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稍退了几步,置身于屋檐之外,抬头一瞧——今儿个这太阳,还是东边出来的咧!

迟到、早退、神游太虚、流着哈喇子打瞌睡——这他娘的,才是太子爷该有的表现!

事为反常,必出蹊跷——太子爷,今儿个莫非是又有了什么新花样?

“见过先生,先生可用了午膳?”谢大学士正在提高警惕,朱小太子却站了起来,冲着他执学生礼以见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