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早产、寒冷、低体重、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致。临床以低体温、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水肿为特征,重症可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早产儿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寒冷和保温不当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环境温度过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减低;2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血管丰富,易于散热;3棕色脂肪贮备少,产热不足;4新生儿皮下饱和脂肪酸较多,熔点高,体温降低时易于凝固,出现皮肤硬化;5体内存储热量少,对失热耐受能力差;6缺乏寒战反应。因此,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新生儿易出现体温过低和皮肤硬肿。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明显。
2.疾病 新生儿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休克、颅内出血等,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甚至皮肤硬肿。
3.多器官损害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如低体温持续存在和(或)硬肿面积继续扩大,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因微循环障碍出现dic,导致肺出血而死亡。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多发生于生后1周,早产儿尤为多见。典型表现为不吃、不哭、体温低下,出现皮肤硬肿。根据体温、硬肿范围等,可将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度(表4-6)。
表4-6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情分度
程度|硬肿范围(%)|体温(c)|器官功能改变
轻度|35|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中度|20~50|50|<30|休克、dic、肺出血及急性肾衰竭等
1.一般表现 早期小儿反应低下,吮乳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活动减少,也可出现呼吸暂停。
2.低体温 指体温<35c。轻症为30~35c;重症<30c,可出现四肢或全身冰凉、心率减慢。
3.皮肤硬肿 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似橡皮样感,皮肤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有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的顺序依次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面积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及双下肢26%计算。
4.多器官功能损害 重症患儿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变慢、微循环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常合并肺炎、败血症。
【辅助检查】
1.外周血象 一般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升高。部分患儿血小板减少,血黏稠度增高。
2.血液生化检查 血糖降低、血尿素氮升高、心肌酶活性高、血清钾高、血清钙低、血磷高。
3.血气分析 提示有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
4.心电图检查 可显示心肌损害。
5.其他 当疑有dic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