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帝国风云 > 第二十六章 只进不退

第二十六章 只进不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济州海峡西端呆了一天,特混舰队在二十四日夜间转向东行。

利用夜色掩护通过济州海峡后,特混舰队在二十五日白天转为向南航行,并且派出了侦察舰与侦察机,避免过早与联合舰队遭遇。当时,冯承乾也只能大致确定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里面,却不知道联合舰队的具体情况。如果末次信正积极一点,就有可能在对马海峡西面活动,也就有可能与特混舰队遭遇。

所幸的是,末次信正并不积极。

联合舰队一直在对马岛附近活动,根本没有向西航行。

二十五日凌晨,冯承乾下达了战斗命令。

五点刚过,在李向龙的率领下,十架“福克”与八架“海鸥”依次升空,前去搜寻联合舰队。

驾驶这十八架飞机的,都是李向龙亲自挑选的优秀飞行员。

只是,在夜间执行侦察任务,依然很有难度。

冯承乾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等到所有侦察机起飞后,“大鹏”号就减速转向,没有继续向对马海峡航行。

如果能够找到联合舰队,自然再好不过。就算没有找到,也没有必要冒险。

事实上,这个时候,冯承乾高估了对手,或者说把“加贺”号的威胁夸大了。

不可否认,由战列舰改造而来的“加贺”号是一艘非常庞大的航母。最初,“加贺”号是日本海军规划中的“土佐”级战列舰的二号舰,在完成设计之后,“华盛顿条约”正式生效,日本受到限制,只能完成两艘已经开工的“长门”级战列舰,而更加强大的“土佐”级战列舰必须废弃。问题是,当时日本海军已经下了订单,承担建造工作的神户川崎造船厂也向下游厂商下达了订单,比如日本几家钢铁厂已经为这艘战舰生产出了上千吨钢材。在此背景下,日本海军做了紧急调整,把“加贺”号改为航母,也由此使上千家日本企业的数十万工人获得了工作机会。

因为有战列舰的底子,“加贺”号的满载排水量接近四万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加贺”号的排水量几乎是“凤翔”号的四倍,是“大鹏”号的二点五倍!

得益于巨大的排水量,“加贺”号能搭载八十多架舰载飞机,航空作战能力在当时绝对是世界一流,与美国海军的“列克星敦”号非常接近,远超过“凤翔”、“大鹏”这些全新建造的航母。

可惜的是,日本海军上下,都没有正确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

“加贺”号建成的时候,日本海军甚至没有合适的舰载战斗机!

此外,受初始设计限制,“加贺”号的航空作战能力并没有像吨位那样明显,跟后来出现的舰队航母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当时日本海军没有性能先进的舰载攻击机。

“加贺”号进入日本海的时候,只搭载了三十多架舰载战斗机,也就只能为联合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显然,只有战斗机的航母,算不上真正的航母。

要知道,航母的主要价值体现在进攻上,或者说只有用于进攻,航母的战斗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这一点,在“大鹏”号上体现得极为明确。

在只能搭载三十四架舰载飞机的情况下,“大鹏”号上有二十四架攻击机,只有十架战斗机。很明显,“大鹏”号的主要任务就是进攻,可以说是特混舰队的主要攻击力量,其他战舰,包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些主力舰,都是为“大鹏”号服务的。在联合舰队,情况却截然不同,进攻的主要力量依然是主力舰,“加贺”号只是配角,其主要职责只是为主力舰提供掩护。

这种战术使用上的差别,直接决定了“加贺”号所能产生的作用。

只要认清了这一点,冯承乾就没有必要害怕什么。

问题是,当时冯承乾并不知道“加贺”号只搭载了三十多架战斗机,毕竟这艘航母最多能搭载八十多架舰载飞机。

为了掩护“大鹏”号,冯承乾把三艘战列巡洋舰放在了北面。

也就是说,如果遇到了联合舰队,首先交战的也是三艘战列巡洋舰。在面对同样只有三艘快速战列舰的联合舰队,特混舰队不会吃多大的亏,甚至能占到一些便宜,不至于让航母落荒而逃。

当然,关键还是在夜间出动的侦察机能否找到联合舰队。

这个时候,末次信正也在等待机会。

二十四日下午,末次信正就收到消息,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已经通过了济州海峡,到达对马海峡附近。

这条消息是由一艘日本商船提供的,但是并不确切。主要是,那艘在九州岛西部海域航行的商船发现的不是中国舰队,而是一艘中国海军的轻巡洋舰。大概是担心遭到攻击,商船没有跟踪中国战舰。当然,那艘排水量只有一千多吨,最高航速不到十六节的商船也无法跟踪能以三十节速度航行的轻巡洋舰。

一整夜,末次信正都在策划着如何与中国舰队决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