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事情已经是顺风顺水,可家里的问题,方心宁却觉得不知从何处下手了。好在王静芝在馒头坊的时间更长,只有吃饭的时间才回家。所以,每次方心宁回家都狼吞虎咽,快吃了快躲开她。王静芝满足于馒头坊的兴盛,倒也不会特意找方心宁的麻烦。至于晚上,方心宁喜欢看书,王静芝喜欢默坐,自然也不会起大的冲突。
合作教学推进会在实验中学大会议室举行,方心宁出示了一节课。
那节课讲的是《三峡》,八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用的却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接触文言文。学习这篇全文150来字小文章,还是小有难度的。上课之前,他只了解了一下这个班的学习小组分组情况。
一开课,方心宁说:“同学们,我先问大家一个小知识,你知道我国的三峡指哪三峡?”
有学生抢着回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大家知识很丰富啊,”方心宁这是要给同学们一些回答问题的信心,集中他们的精力,然后又问,“那么,根据你的理解,这个‘峡’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纷纷回答,其中,有个女孩,是语文科代表,说得最准确:“两山夹着的水道。”
“那我要告别采访一下科代表,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准确的答案的?”
“老师,”她说,“我刚刚查了字典。”
大家哄笑。
“好。这就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好方法之一。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里,‘山’字旁的字和‘三点水’旁的字特别多呢?你们能像弄清‘峡’的意思一样弄明白它们在文的意思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提高效率,我再请语文科代表给各小组分一下工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答。声音很天真。
那女生站起来,很快把任务分到各小组去了。不长时间,很多小组的组长举起了手。然后是小组长作为发言人,开始解释刚才查到的字。大家很快掌握了嶂、峻、沿、溯、湍、潭、漱、涧等字。
“同学们,查完这些字之后,我们忽然发现,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如果还有别的不熟悉的字,你就用这个办法来解决它,好不好。”
“好。”
“下面,我要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诵一下课文,在我找出这位同学之前呢。先请每个同学自己放声朗读一遍。”
初一的孩子积极性特别高。开始抑扬顿挫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了。过了不长时间。朗读声音渐渐停下。方心宁就随意找了一位同学朗读。他早就注意这位同学了,他读得不错。
方心宁说:“同学们,听了他读课文。我也产生了朗读的冲动,不知大家愿意听老师读一遍吗?”
“愿意。”学生们的附和跟起哄似的。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方心宁好像得到了恩准,也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他的朗读水平是很高的,同学们都听得入了迷,连听课的老师也不时点头称赞。
同学之间的pk朗读开始了,先是小组内推荐高手,然后高手进行比赛。这些高手都读得很卖力,可谁是最好的?方心宁可不希望伤害任何一个孩子的心:“我觉得,他们都很棒,你们觉得呢?”
“是。”同学们高声回答。小孩子还是好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