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母有时埋怨丈夫,学校里开不了几个钱,地里的庄稼也常常给耽误了。这时,父亲就一声不吭,只默默地听着。其实方母只是心疼他忙里忙外,怕他受不了那份罪。被说急了,父亲就只一句话:“我是老师嘛。”言外之意是说,我别无选择。方母也就没法再与他吵,叹口气走开。
有一回,父亲见妻子不再跟他计较,就带着胜利的笑意,对方心宁说:“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你也是,对不,儿子?”
幼小的方心宁就问爸爸:“爸爸,你呢,是朵什么花?”
父亲想了想,说道:“从来都是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我呢,就算是无花果吧。”
父亲说了很多,但自己记着的只有这些,尤其是他说这些话时的神态,方心宁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这些话,让他深深地铭刻在心,让他明白父亲为什么整天那么有干劲,让他在一种无奈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些别的东西。
其实,父亲曾有三次机会可以不干这个民办教师。一次是附近的煤矿让他去做文书,他本来报了名并且已经去了,可思前想后,总觉得舍不得这伙孩子,在矿上待了不到两天,就又跑了回来;一次是村里的老会计年龄大了,村里要他去当会计,可他总不能按村里几个领导的意思办事,跟人家闹了矛盾,索性又回到学校;第三次是镇里某办公室要找一个文化人去写材料,村里推荐了他,可他说什么也不去了,赖在了学校里。
方心宁终于上了小学,每天跟父亲一同去学校。
然而,有一天,在去学校的路上,父亲突然晕倒。方心宁吓的大哭,引来了大人才把他送去医院。可是,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活着回来。医生说,他得的是肝里的病,跟焦裕禄当年得的一样,这种病到了那种地步,很疼很疼。
老黄牛一样能干而又能忍耐的人走了。很少有人去想,看上去身体健壮、吃苦耐劳的老黄牛,倒下去的时候会是轰然坠地,那么突然,甚至不留丝毫挽救的余地。
母亲带着孩子呼天抢地地把父亲的尸骨从镇卫生院迎了回来。出殡那天,他的学生能来的都来了,有小学生,也有青壮年,陪着他们,安慰他们,跟他们一起落泪。
亲眼看着父亲倒下去,自己说不清心里有多难过:以后,谁还会“宁宁”“宁宁”地喊着,给自己带来那些稀罕的玩意?谁还会答应带自己去县城?
在方心宁的眼中,那时的父亲,简直就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台机器,一台不用保养又不知停歇的机器,也难怪当时镇里都称他为“教育战线的铁人”。而对于方心宁来说,关于父亲的一切,从此都变成了记忆。家中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的肩头。
父亲去逝不久,全县的民办教师开始陆续转正。父亲为了等这一天,整整等了20年,这一天来了,他却已长眠地下。
辛苦一生,平淡一生,父亲对人生所有的渴望,都随着他人生句号的突然出现而如烟一般散了。
那时的方心宁才上三年级,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