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知道了。”威廉叹了一口气道。
是夜无话。
有了上一次“挨批”的经验,这次本着“一切让皇帝做主”的谨慎原则,海军方面一口气拿出三套方案,并配套设计了六个船型。
海军作为帝国的非核心军事单位,是无法了解关于《德俄再保险条约》这样的国家机密的。相比较而言,陆军方面就至少有三人知道条约的准确内容,分别是战争部长、总参谋长和军需总监。
不过考虑到《德俄商约》的签订,海军参谋部也自然而然的把德俄友好联系起来,因此,建造海防铁甲舰的呼声渐渐小了。
三套方案均是以破交战为主导思想设计的。至于提尔皮茨,自从他提出的战列舰理论被否决后,便不再发表任何看法,只一门心思的训练自己管辖下的鱼雷艇分舰队。
第一套方案是以超高速作为设计的核心要素,主张以极高的航速来弥补防御和火力的不足,遭遇敌舰后即迅速脱离,从而保证己方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
随案的两个船型均为成熟的穹甲巡洋舰,一款是排水量5000吨的中型巡洋舰,另一款则是排水量高达7500吨的大型巡洋舰。
两型军舰的共同特点是都具备了高达22节的设计航速,比英法等国现役的大多数巡洋舰都要高出2节左右,在那个交战距离不到4万码的年代,高出2节的速度足矣逃出升天了。
防护设计上都选择了3英寸的穹甲,虽然防护十分单薄,但为了腾出吨位安装锅炉和大型轮机,也只能如此了。武备方面有没有什么亮点,军舰首尾各并排安装两门150毫米带有炮盾的速射炮,两舷则分别安装4至10门150毫米炮不等。这样的火力相比同等吨位的普通巡洋舰削弱了不少。
两款军舰分别安装了12台和16台立式锅炉,提供了1.5万和2万的输出马力。由于动力设备过于庞大,导致舰艇造价十分昂贵,前者中型舰的设计造价为650万马克,后者大型舰的造价更高达900万马克。
威廉看后虽然明知这种高速舰都是花瓶货,中看不中用,不过心中还是很欣慰的。毕竟能设计如此快速的军舰,足以说明德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造船水准。
第二套方案是以“田忌赛马”的思路设计的装甲巡洋舰,彼时,法国在1887年便已经下水了世界上第一艘装甲巡洋舰“罗姆”号,是针对英国以破交战为目的建造的。所以德国海军的设计人员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装甲巡洋舰所谓的“田忌赛马”其实指的是:打得过它的军舰追不上,比如战列舰;追的上它的军舰又打不过,比如防护巡洋舰。
历史上,速射炮和表面硬化装甲的广泛应用使得装甲巡洋舰在世纪之交的那十多年间风靡一时。德国的设计者们一贯以保守著称,直到1902年前后才建成了较为完成完善的装甲巡洋舰“罗恩”号(roon)。(普鲁士三杰之一,毛奇、俾斯麦和罗恩。)
随案的两款设计和一号方案一样,也是一大一小两个吨位。其中小型舰的设计吨位为排水量6000吨,大型舰为10000吨。设计航速为18节,比当时各国的战列舰快了2-3节左右,不过英国正在建造的君权级战列舰在强压通风下也已经达到接近18节的最高速度。只是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德国的海军界。
速度方面总的来说还算差强人意,最让威廉不能淡定的是,这两款军舰的炮塔和装甲的设计竟然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准。炮塔是开放式的双联装炮廓炮,和当年伏尔铿船厂为清国建造的“定远”舰一般无二;装甲设计则又和稍后为清国建造的“经远”舰、“来远”舰相差不大,仅仅露出水面一米多,完全是20年前曾流行过的“甲带巡洋舰”的翻版。
这都速射炮为王的时代了,这种设计不是找着自残吗?
不过威廉没有说什么,他继续看第三个方案,心中默默祈祷,让上帝给我一个奇迹吧。